欧盟剑指中国电商,力图提速取消低价商品免税门槛。
本周,《金融时报》报道,欧盟内部知情人士透露,欧盟计划在本月底前提出法案,旨在废除现行150欧元以下进口商品免税政策。
先前传闻欧盟正探讨取消免税额度,现形势看,欧盟或加速批准新规,以应对激增的低价进口商品。按欧盟现行规定,非欧盟国家在线购入价值不足150欧元的商品,可免关税。
新规虽覆盖欧盟以外全域,但《金融时报》强调,其核心针对中国平台如Shein、Temu及速卖通。受通胀及不确定性影响,消费者寻求实惠,以Temu为首的电商迅速崛起。
数据显示,欧盟去年进口超过20亿件150欧元以下的免税商品,电商进口同比增长逾一倍,其中中国电商贡献显著,数据令人瞩目。

欧盟将Temu、TikTok等平台定性为“超大型在线平台”,强化其遵守《数字服务法》的监管,同时探讨取消免税门槛,对外来平台监管的意图愈发明显。
取消低价商品门槛,各方意见不一。部分欧盟官员认为,统一成员国的共识颇为艰巨,加之电商迅猛发展,全面征税将加重海关人员负担。
欧洲电商联盟亦表达异议,担忧此举可能触发贸易争端,促使关键贸易盟友实施保护主义。据悉,美国eBay、亚马逊等平台在欧洲亦拥有显著市场份额。
欧盟拟取消低价值商品免税限制,并强制大型电商平台在线登记并缴纳增值税。
欧盟并非唯一考虑取消低价值关税的国家。美国亦曾计划废除小额进口免税政策,今年6月更是强化了对小额豁免货物的审查,多批货物遭扣留,部分清关公司亦因牵连而拒绝接货。
印尼作为东南亚电商发展较快的国家,已逐步降低进口商品免税额度,从100美元降至75美元,再降至3美元,通过关税构筑贸易防线。
全球跨境电商市场日益兴盛,各国为保国内市场稳定、扶持本土企业,或将普遍采取提高关税策略,构筑贸易壁垒,既拒低价、违规商品于门外,巩固本土产品竞争力,减轻对本土制造和零售业的冲击,亦能增加税收收入。
当地消费者将丧失购买低价、多样化商品的机会,生活成本随之攀升。对企业而言,竞争磨砺的缺失可能导致市场适应力减弱。
我国跨境电商面临挑战,随着多国取消低价值商品免税,出口成本将逐级攀升,商品价格受影响,低价竞争时代可能落幕。需关注政策变动,并调整策略,开拓新竞争领域。